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
在上一篇关于的博文里,我提到了大多数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推荐若干审稿人,并提供该审稿人什么样的审稿人才是合理的呢?第一,审稿人的专业领域一定要和稿件涉及的内容密切相关。有些作者觉得越“牛”的专家越好,但如果这个很牛的专家专攻特长的领域跟论文内容所涉及的偏差太大,那也是爱莫能助,在期刊编辑看来,还是属于“不合适”一类的。第二,审稿人在过去的至少十年里发表过相关领域的文章。这一条是保证该审稿人最近仍活跃在该领域内,对领域内的最新进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有些科研专家可能会转换研究兴趣,或者年纪大了退休了。这就要说到第三点,所推荐的审稿人应该是仍在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我们不排除存在生命不息科研不止、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科学的科研工作者,但是很多声名赫赫的前辈也还是会选择退休的。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在网上搜索一下(听说google将重回中国,这对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件好事儿,撒花期待!当然,别的搜索引擎也可以,比如bing,但我个人不太推荐百度!),应该能够很方便的找到所推荐的专家的信息(现在所在单位、研究兴趣和最近发表文章)。
那么,具体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呢?对于有机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作者,不妨优先考虑在会议期间交流过的本领域方面的专家。这里再提一下,学术交流会议不仅是展现自己科研成果以及听报告、看poster的场所,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和同领域科研工作者、专家学者交流的好机会。中国学生学者一般性格低调,不太会主动与人交谈。只要口语不是太差,我强烈建议打破这一旧习惯。比如,在观摩别人的研究成果后,可以提些问题,并做下自我介绍,讨论下自己的相关研究,给别人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如果该科研人员拿到你的稿件,会想起曾经见过这么一位作者,他(她)研究的东西还挺有意思,也就有可能会更加认真仔细的对文章进行评审。
当然,对于很多“菜鸟”级别的学生,上面一条建议可能是镜中之花,不切实际,以下就说说完全没有经验的作者应该怎样选择推荐审稿人。首先,可以从你的稿件的参考文献开始,选择和你的研究内容最直接相关的文章,或者多次出现的作者名作为候选。接下来,以你的研究的关键词搜索文献数据库(如pubmed)和相关网页(如google scholar),寻找你可能在刚刚开始研究时搜索遗漏的文章、或者是在你研究及论文写作期间刚刚发表的最新文章。第三批候选名单可以这么获得:进入准备投稿的期刊网页,输入稿件关键词,寻找在该期刊内发表过的相关文章。有了以上的候选名单之后,选择相关文章的主要作者(比如有一定资历的第一作者,以及文章的最后一位作者 - 通常是Principal Investigator,即大家经常提到的实验室“老板”),再搜索这些作者的相关信息,确认他(她)们仍然活跃在相关科研领域,并找到其最近的联系方式(科研工作者读研期间、做博后期间、做PI期间、或者在不同科研机构做PI期间会有不同的联系地址,请找到最近使用的一个)。另外,如果你的论文内容涵盖了不止一个领域,请确保在每一个领域都推荐有至少一名审稿人。如果大牛专家的专业领域和你的研究非常贴近,或者其名字反复出现在你的参考文献里,当然可以考虑推荐大牛专家。不过,不需要也最好不要每一个推荐的审稿人都是特别出名的科学家。还有一点就是请避免推荐可能存在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的审稿人,比如其中一位作者的博导或者现同事。
最后,在论文提交系统的推荐审稿人相关网页,可能的话请尽量填写推荐理由(很多系统会留出推荐理由这一栏)。如果认真按照前述步骤选择推荐审稿人,这个根本不是困难。可以列出该推荐审稿人的专业领域,表示符合稿件内容。也可以指出该推荐审稿人是稿件参考文献中的文章作者。换句话说,这些理由也就是本博文第二段中所述的审稿人的合理性。
当然,并不是说期刊编辑一定会全部采纳作者的建议,但是,如果作者认真按照以上原则给出推荐审稿人,一般会加速审稿过程。所以,作者们,对这一步还是要给予一定重视的!
(此文由LetPub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LetPub中文官网:)
微信号:LetPub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科学工作者当然要关注
科技圈那点事
LetPub,您身边的SCI编辑专家